English
学术活动

维护全球多边经贸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协同发展 ——第十六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2017-11-14

    20171112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办,中国WTO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六届WTO与中国学术年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国际会议厅顺利举行。
WTO与中国学术年会是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讨论WTO问题、多边经贸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等多项议题的重要平台,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和崭新的视角。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裴长洪,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王成安,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项目副主任甘思德,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学院教授Koen Berden,瑞士圣加仑大学商学院教授Simon EvenettWTO秘书处参赞王晓东,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贸易参赞James Green,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北京代表处副代表Jake LabandIDEAS中心副主任、中国WTO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卢先堃,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树超,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办公室主任成帅华等20多位嘉宾学者受邀参会,就“十九大后的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特朗普总统访华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和“WTO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中的作用”三个议题发表演讲,并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新时代的开放与合作、多边贸易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本次年会还有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各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多个国家使馆工作人员近200人参会。   开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屠新泉院长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稼琼校长出席年会并向各位嘉宾和学者、老师和同学致欢迎词。他指出对于WTO的研究一直是贸大的研究特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WTO与全球经济治理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提供了智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开放经济论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指导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他历数了我国对外开放和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历程。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和环境,中国也将面临全球化的新机遇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新挑战。王稼琼校长指出,贸大将会继续为多边贸易体制、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研究作出努力,不断推进有利于国家利益和国民福祉的研究。   孙振宇大使对中国WTO研究院长期坚持进行多边贸易体制研究表示肯定。虽然多哈发展回合历尽艰辛,国内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研究热情也有所淡却,但他认为当前迎来了转机。他指出,中美领导人的会晤是世界经济的福音,尽管两国领导人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仍存在合作空间,共同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进步。基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孙大使对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提出了希望:一是要继续高举多边大旗、保持乐观态度,将多哈发展回合这一有益的公共产品改进为能纳入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新体制;二是要注重发展问题,无论“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都是中国推动区域乃至多边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要加强和金砖国家、发展中经济体协同发展,和发达国家共同努力;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改革开放。   隆国强副主任发表了主旨演讲。他结合自身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成果和学术研究,提出从三个维度来思考中国的开放战略。一是新时代新的经济特点。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长期发展目标有所调整,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都对我国开放提出新要求。二是国际经济形势和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进入后危机时代的深度调整期,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国际竞争的加剧、保护主义的抬头都成为中国全新开放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一轮的技术进步、国内外改革的深化也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提出了新要求。三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无论从规模层面上经贸小国到经贸大国的转变,还是从结构上国内产业结构提升,都使得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由被动转向主动塑造外部环境的变化。     开幕式结束后,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在全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分别就三项主题问题做出了深刻阐述,并同与会观众展开了充分讨论,观点视角多元化、思想见解新颖,会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会议第一节议题为“十九大后的中国对外开放新时代”,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王成安主持,演讲人包括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裴长洪、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项目副主任甘思德、瑞士IDEAS中心副主任卢先堃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树超。     裴长洪从中国货物加工贸易的视角,进行新时代 新外贸 新模式主题发言。他首先回顾了近几年中国和世界货物贸易的变化。虽然世界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2017年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他总结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外贸主题、中国外贸正在发生三个趋势性变化、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等。其中,他重点解释了中国贸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在跨境电子商务、中欧班列、货物贸易结构调整的新时代,中国的贸易新旧动能将发生转化,并将加速推进货物贸易新发展。     李钢以新时代扩大服务业开放新方略为题,从强国视角出发,明确了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在中国实现建设贸易强国新目标中的地位和意义。尽管中国已近乎完成工业化进入服务经济新时代,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开放还存在改革滞后、规制错配、内外开放失衡等问题。对此,中国应重新审视服务业开放的逻辑,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目标,在现有GATs及相关服贸协定的基础上,强化多边、双边合作,深化自主开放,特别是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     甘思德认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呈现出了三个大趋势。第一,中国不再仅是国际体制的外部观察者、追随者,而是成了引导者。中国已经参与到规则治理中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在WTO和其他国际组织中,中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中国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接受者转变为重要提供者,中国的对外援助力度不断加大。第三,中国从过去学习、研究别国的理论、模式进行发展,开始转向创新发展理论、创造新模式。此外,甘思德还谈到了自由国际秩序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在国际上,中国逐渐成为负责任的行为主体,但中国国内治理的情况受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顾虑。中国组织的亚投行等机构让人们开始担心中国是否要另起炉灶,但甘思德认为中国并不是要挑战国际秩序,中国在包括WTO、国际金融机制内的很多方面是在推动现状进一步改善。过去中国强调与国际接轨,现在中国需要世界对中国更为开放,更认可中国模式,希望世界与中国接轨。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过去外界的顾虑是中国进行“搭便车”,现在中国已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多公共产品,而国际社会开始顾虑中国的行为和想法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且不能达到意想的目的。在国际社会全球各地,很多发展问题是由国内因素引起,但人们倾向于将其归咎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机制需要领导者继续带领其发挥效力,需要美国、中国联合发挥领导力,对其作出完善。     卢先堃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进行了探讨。过去近四十年,中国始终在不断进行开放与改革行动。近些年有些国家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究其原因,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多边贸易机制的停顿,过去中国所依靠的外部力量逐渐消失、弱化,所有外部的变化对国内改革的推进效果越来越弱。中国难以再从外部直接学习改革理念,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需要内生的力量做出改变。在开放领域,从地区和双边层面上来看,中国的行动并不深入。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推进。事实上,中国也在更加主地提出自身的开放思路,如组织建立亚投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最高领导人的发言以及国务院的文件对于开放的阐述更为详细,提出了更多切实、具体的措施放。此外,官方之外的公民社会对于中国的开放政策影响也更加深入。中国如何进一步发挥领导地位还需观察,但重要的是,中国即使是去扮演领导角色,也不会一家独大,需要其他国家共同参与。    高树超发表了题为中国在新时代的FTA战略的演讲。首先,他描述了中国签署FTA的历程,对比了2015年前后中国签署FTA的特点和原因。其次对FTA新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最后,对中国正在谈判的FTA中的关键几个做出了研判,对中国未来FTA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会议第二节议题为“特朗普总统访华后的中美经贸关系前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助理周念利主持,演讲人包括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贸易参赞James Green、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北京代表处副代表Jake Laband     James Green在分析本次特朗普与以往美国总统访华区别的基础上,针对此次访华未发表正式声明的结果提出是否具有书面化的可能性。在宏观经济交流层面,中美双方宏观政策协调仍有待深入,而美方对于BIT等涉及双方的更高规格的谈判态度与路径也尚不明晰。在中国的产业政策方面,尽管美国政府界、企业界对于中国已有开放承诺实际兑现结果普遍失望,但对于中国所主张的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十九大后相关决议的落实以及更多合作领域的扩展仍然保有期待。   霍建国对特朗普总统访华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作出了阐释。首先,他认为特朗普访华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特朗普访华行程具备三大特点:高规格的接待标准、巨额的合作成果、高度的和谐氛围。中美双方的认识发生了三个微妙转变:对贸易不平衡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了经贸合作的潜能、对拓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坚定了信心。中美双方的合作从经贸投资领域拓展到全方位合作。其次,他指出要高度重视中美双边存在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包括:政治制度的不同以及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需要长期磨合、求同存异;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及其市场份额的扩大对美形成一定压力;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多个领域将同美形成矛盾。最后,他对中美经贸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他认为,短期内双方会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但中国需做好应对贸易摩擦和个别领域冲突的积极准备。双方要继续加强不同层级的沟通,推动解决落实双方已达成的默契;继续探讨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保持中美合作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拓展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世界经济。   丁一凡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对于中美关系前景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的统计方法无法反映中美间存在大量中间品贸易、中美在全球价值链中存在位置差异等客观事实。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多有质疑,其自身却不吝对中国的技术管制,然而以中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过程来看,美国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美国应重新反思国际贸易的实质,放弃地缘政治争霸及修昔底德陷阱等思维方法,努力寻求双方共同演进的方法。  

Jake Laband从美国的视角回顾了过去一年半美中双边关系的发展。在特朗普上任之初,美国的在华经营企业十分关注其对华政策,担心其对华态度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美领导人庄园会面形成了很多有益的成果,虽然有一些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地,但总体的信号是积极的。此后一段阶段中美之间的交流并未延续良好的势头。一直到近期的特朗普访华,双方关系有了很好的提升。整体来看,美方关注的问题包括:一是自由化的进程会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二是中国投资市场准入的开放会如何进一步落实。

会议第三节议题为“WTO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中的作用”,由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办公室主任成帅华主持,演讲人包括瑞士圣加仑大学商学院教授Simon EvenettWTO秘书处参赞王晓东、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学院教授Koen Berde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     Simon Evenett结合其多年来追踪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践,通过对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的回顾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持续进程,并非金融危机或者特朗普当选后的突发现象,各国通过出口奖励等保护主义政策工具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在WTO改革方面,基于其协商、管理、调节等基本职能,WTO目前存在成员沟通不畅、部分规制缺位、争端解决低效等问题。对此,WTO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其改革进程,立足于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王晓东作了题为“the role WTO against the resurging protectionism”的报告。首先,他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限制性措施的内容做了介绍,指出2015年之后全球范围内实施的贸易限制性措施数量有所减少,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占全部措施数量的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接下来他客观解释了WTO的具体功能和权利,并介绍了WTO应对处理贸易问题的流程。最后他指出了当前WTO处理贸易问题所面临的挑战。首先,识别贸易问题是较为困难,WTO仅对成员的信息公布施以软约束,成员不会因信息通报失职遭到惩罚其次,WTO条文规定本身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第三,一些成员利用贸易政策、贸易工具去实现其他的公共政策目标,名义是保护市场公正,实则可能会限制贸易公平,而区分这些行为的性质十分困难。第四,对相关的入世承诺解读存在分歧,这一点在中国身上尤为明显。第五,WTO在投资等领域存在规则空白,部分成员会通过在这些领域的行动间接影响贸易。   Koen Berden围绕贸易新形势,探讨了多边贸易协定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认为如今的贸易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超越传统关税议题的新的贸易要素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由于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相较,不仅着眼于短期且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并通过一些试验性做法为WTO积累创新经验,因此WTO应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更为灵活的态度,加强与巨型贸易协定的协调。其中,中国不仅应谋求自身相关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对接安排。  

屠新泉认为,当前并不是对WTO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合适时机。达成新的多边贸易体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存在超级大国的领导,另一个是多数参与方有着广泛的共识。目前来看,新兴国家的兴起以及美国国内问题导致美国引导国际秩序的能力和意愿下降,而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贸易自由化和市场政策,尤其是市场与政府关系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因此,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此外,从经济上的必要性来看,目前也并不是迫切需要一个更新的多边贸易体制。现在可以考虑在程序、技术上做出改进。在多边体制中,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诸边协议的实践,WTO可以主动为此做出预判研究和工作。同时,WTO可以在一些具体的运行机制上做出改进,例如削减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官对于WTO规则过大的解释权限、增强相关方对于贸易政策审议程序的参与度。最后,他指出,目前中国还不具备单独引领WTO改革的能力,但可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此外,中国和美国在何种程度上走向趋同,会对多边秩序的复兴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正值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即将迈入新一轮的经济开放;WTO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MC11)召开在即,正是WTO多边体制能否取得进一步成果的攻坚时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对我国的首次访问,中美经贸合作的未来尚不明朗……本次年会中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嘉宾学者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世界经济形势、多边合作体制、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

 供稿人:贾瑞哲 曹鸿宇 娄承蓉

 

@import url(http://219.224.0.1/NewsSystem/CuteSoft_Client/CuteEditor/Load.ashx?type=style&file=SyntaxHighlighter.css);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