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活动

张宏霖教授为我院做“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技术升级的困境”专题讲座

2018-05-10

    2018510日下午,我院邀请了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张宏霖教授,在科研楼505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技术升级困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屠新泉院长主持,刘斌老师、李思奇老师、杜映昕老师、孙娜老师、戴臻老师和我院中外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屠新泉院长对张宏霖教授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随后,张宏霖教授对“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技术升级的困境”展开了专题演讲,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国际贸易中三个关键议题:为什么国家要开展贸易?贸易的对象是什么?国家应该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对于为何要开展国际贸易,张宏霖教授表示,相对于闭关锁国,国际贸易会给所有贸易国带来利益。例如,中美两国进行国际贸易并获利100元,这时,两国可以从增值的100元中各取走50元,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但是,在利益的分配上存在着不均衡与不公平的现象,也会导致处于劣势的贸易国与其合作伙伴国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其次,各国贸易的产品取决于该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一国贸易产品结构不仅反映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决定了该国在国际贸易增值中享有的份额。对于各国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张宏霖教授认为,绝对的贸易自由化和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不常见,绝大多数国家仍会采取“混合贸易策略”。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更倾向于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并且在可以在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理论。张宏霖教授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6世纪初到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以托马斯·孟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金银是国家的唯一财富,通过贸易顺差来获取金银是一国增加财富的主要途径。同时,各国的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不存在双赢的结果;第二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关注的焦点为“幼稚产业保护”。不管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还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都显示了自由贸易的强大优势。然而,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固然有益,但这样贸易利益不足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依据。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利益,但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初到现在,即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现代贸易理论。这一时期的贸易理论不完全支持自由贸易,赫克歇尔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产品。此外,张宏霖教授还认为贸易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局部贸易战,其目的是保护国内就业岗位、减少收入差距、反对补贴和倾销以及追求更为公平的贸易。第二层次为全面贸易战,是一国为减少财政赤字、促进本国净出口以及降低本国汇率而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三层次是霸权导向贸易战,是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展开的全面冲突。

第三,美国与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的贸易战。张宏霖教授认为贸易战是美国搞垮竞争对手的一种常用手段。美国为维持世界霸主地位,处处提防着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国家。历史上曾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的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美国施加的贸易战。自二战以来,美国已经成功地赢得了三次贸易战。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盟爆发关于农业和钢铁问题的局部贸易战,因处于美苏对峙的特殊历史环境,美国并没有推行霸权主义,将贸易战升级。然而,美国最终还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贸易战的全面胜利。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和苏联爆发了关于石油和食品方面的霸权导向贸易战,美国再一次凭借自己的优势取得了贸易战的胜利。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和日本就汽车问题展开的局部贸易战。日本迫于美国全面贸易战的威胁,放弃了战争的主动权,致使美国赢得了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控制权。

第四,中国技术升级的困境。20183月,中美爆发局部性贸易战,直到现在,美国一直采取强烈的进攻手段,而我国仍然以战略防御为主。尽管中美高层进行了几次磋商,但双方均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除此之外,受中东局势和特朗普独特个性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中美贸易战发展的方向更加朴实迷离。为此,张宏霖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技术的升级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他强调:美国具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而中国处于“后发优势”的不利地位,美国仍然可能通过“先发优势”对中国技术升级进行打击。  

最后,全院师生对中美局部贸易战是否会升级、中美贸易战的后果以及中国高端技术发展等问题同张宏霖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