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WTO动态

瞭望|贸易强国:驾驭新一轮大开放“黄金时代”

2018-03-20

    此为瞭望两会特别报道系列《迈向 " 强国时代 "》中的一篇

◆   更多两会报道,请回复"两会"获取

贸易强国:驾驭新一轮大开放 " 黄金时代 "

从 " 贸易大国 " 到 " 贸易强国 ",一字之差的背后意味着中国贸易正在唱响新时代 " 变奏曲 ":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预示着中国贸易正在进入黄金时代

文 / 屠新泉 娄承蓉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走进新时代,我国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并强调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过去五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势态和战略目标从 " 贸易大国 " 转变到 " 贸易强国 ",一字之差的背后意味着中国贸易正在发生巨大的开创性变革。

据最新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2779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其中,出口 153321 亿元,增长 10.8%;进口 124602 亿元,增长 18.7%。这一令人欣喜的成绩,也反映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外贸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预示着中国贸易正在进入新的 " 黄金时代 "。

▲   2016 年 6 月 2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 兰红光摄

【以质取胜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

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 " 世界工厂 " 和全球价值链网络的重要中心。然而,中国外贸增长长期以来更多呈现出 " 重数量、轻质量,重货物、轻服务 " 的粗放式特征。

一方面,中国目前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低利润的加工贸易作为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模式使得中国面临价值链 " 低端锁定 " 的嵌入式困境。这些都凸显出中国的贸易性质与贸易强国的目标差距明显。

另一方面,就贸易结构而言,随着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的服务经济时代,各国纷纷将服务贸易作为海外市场开拓的重点并竭力向制造业的服务化高端环节(如研发、设计、营销、总部管理等)攀升。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虽增长很快,进口额仅次于美国,但这也使得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同时,中国虽然在建筑、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部门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金融、计算机服务、文化与娱乐服务等部门却未能进入世界前十名。中国在诸多服务部门不但与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贸易强国存在显著差距,甚至也逊色于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而国内近年来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能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建设贸易强国,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一种体现,必须要将外贸发展模式从以量取胜切换至以质取胜,努力提升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2016 年 6 月 20 日,带有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 谢环驰摄

【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和国际规则权】

建设贸易强国,从内部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促进对外贸易增长与吸引外国投资,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

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贸易强国必须具备稳定、成熟、可预见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其范围涵盖政府效率、公共服务、国内规制等广泛的经济、社会与法律要素,是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综合体现。

尤其是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对贸易投资制度、程序和规范的简化与协调,是衡量一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贸易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保障安全与公平的前提下致力于改善本国的营商环境以降低商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2015 年 9 月,中国向 WTO 递交接受书,成为 WTO《贸易便利协定》的第 16 位成员。未来,贸易便利化措施将简化通关手续,在事实上消除贸易壁垒,有效减少中国进出口面临的障碍。

即便如此,与美国等贸易强国相比,中国仍存较大差距。根据 2015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营商环境的综合排名为第 28 位,在创新能力、政府效率等指标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从外部来看,建设贸易强国,还需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表面上看,贸易强国建设旨在改变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际体现的是全球影响力的提升。美国作为第一贸易强国,在战后构建了以 GATT 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并将其成功升级为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型国际贸易组织—— WTO。尽管 WTO 增进了世界贸易的整体繁荣,但是美国也通过对谈判进程与最后协定成果的持续主宰,为巩固美国自身的贸易强国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制度性基础。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在区域层面,中国通过构建双边 FTA 网络、在更广阔地域范围内倡导更高标准的区域性贸易安排(例如 RCEP 和 FTAAP)以及 " 一带一路 " 建设等举措,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重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就目前而言,中国还需要在全球性和区域性高质量经贸规则的执行力和领导力上继续扩大和深化自身能力。

▲   2 月 23 日,中远海运首艘两万标箱级货轮停靠德国汉堡港 单宇琦摄

【多措并举进军贸易强国】

总体而言,中国与贸易强国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大而不强 " 是特定发展阶段的问题。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至今,需解决问题的层级和面临任务的难度已经今非昔比,对此应有步骤地采取相应措施向贸易强国进军:

首先,从一般贸易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路径,归根结底就是一国贸易模式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是由量的积累到量的增长与质的跃进相结合的过程。转变的条件是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改变我国外贸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优势、片面追求贸易规模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增长。

根本路径是通过技术进步等手段实现比较优势向高级模式转化,延长国内加工链条,提高一般贸易的比重和贸易产品附加值,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限制向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背景下,政策的着重点应置于培植国内自主创新能力上,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生产技术和设备,创建自主品牌和独立销售渠道。

此外,在货物贸易的综合利益逐渐出现衰减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已具备制度层面的拓展空间。应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市场营销服务、软硬件开发及维护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与制造业紧密联系的服务性任务,拓展我国参与的生产活动范围。

同时,我国也应积极探索与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例如,推进服务业开放中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禁止市场配额、开放服务提供商所有制和来源国限制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在我国上海等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积极探索。

其次,在制度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由注重对微观企业的改革转变为注重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强化经贸政策决策与执行的协调机制,尽快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又能促进贸易、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密切合作的贸易制度体系。

通过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海关和质检的通关成本;提升进出口银行和信保公司等机构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力度;发挥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以积极开拓贸易发展新模式。

继续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现由以市场准入为核心的 "1.0" 贸易政策转变为以规制融合为核心的 "2.0" 贸易政策,构建以营商环境和法治为核心的制度竞争新优势。

再次,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在双边和区域层面,中国应坚持推进双边投资协订和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在继续深化、均衡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开拓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及其他潜在市场,使我国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化、层次化和多元化的格局,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外贸优化升级提供强力保障。

多边层面,我国应积极承担与经济实力和贸易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多边贸易规则制定或修订,通过制度性安排在世界贸易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以平等互利的地位与贸易伙伴实现贸易双赢,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LW

刊于《瞭望》2018 年第 10 期

@import url(http://219.224.0.1/NewsSystem/CuteSoft_Client/CuteEditor/Load.ashx?type=style&file=SyntaxHighlighter.css);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