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研究院新闻

我院2015届毕业生黄宁在毕业典礼上做主题发言

2015-06-3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我是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的博士生黄宁。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言,即兴奋又惭愧,还有一点恼怒。兴奋自然是出于自我陶醉的虚荣心;惭愧是因为台下坐着太多比我优秀得多的同学;恼怒的是,多年以后能够在别人的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当年往往都没有在自己的毕业典礼上发过言。

我在2010年考研进入贸大,到现在将近五年的时间。五年里获得了一些名不符实的荣誉和奖励,让我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惶恐。临近毕业,这种惶恐反而加重,因为我深知自己仍然没有养成贸大最显而易见的品质。

中国曾经闭关锁国以致自绝于世界潮流之外,教训惨痛,然后明白开放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可或缺。贸大以研究和教习开放经济为主业,也应当是源于这一理念。见著知微,个人成长又何尝不需要一个开放的人生态度呢?姑且举两个例子,即算是分享,也算是检讨。

大概人人都想变得从容不迫,宠辱不惊。孟子把这种状态总结成三个字,叫做不动心。我最初以为“不动心必须靠远离人群,静思独坐,才能逐渐心平气和。坚持很久以后却发现,一旦回归日常生活,仍然不免思虑纷杂,进退失据。后来终于领悟到,要想达到不动心的状态,决不能闭门自修,脱离最普通最平凡的社会交往。《中庸》里面讲,道是不能远离众人的,如果有人为了行道而远离众人,就不能称之为道了。朱熹所强调的格物致知后来成为很多大学的校训,它的本意也是鼓励士人先主动向外探求事理,再进而达成内在的修为。王阳明在回答弟子疑问的时候说,人必须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才能立得住,才能“静也安定,动也安定。由此看来,一个开放的向外的人生态度是养成从容心境的前提。这是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听起来有些虚妄,但却同样切实可行。一个国家如果不开放,把“内”和“外”区分地太分明,就容易护短;一个人如果没有开放的态度,把“人”和“我”区分得太分明,就容易心胸狭窄。曾国藩告诫子弟说,要想胸襟广大,必须从“平淡”两个字用功,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功名之际要看得淡。禅宗六祖慧能常常教人要去除人我的分别之心。宋人林君复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说到底也是希望人们能尽力消除过份分明的人我意识。当今中国社会思想日趋多元,人们的理念反倒好像落后了一段,常常把探讨变成争论,把争论变成争吵。从个体的层面看,这些无意义的争吵也大多是由于态度不够开放、思想过于自我所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那些好面子、争长短的举动也无一不是出于“自我的偏执。如果能养成开放的人生态度,不再把精力花在对“自我的过度保护上,将会省去多少纠葛,省去多少遮掩装饰的丑态。

开放的态度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当然不仅限于心境安定与胸襟广大两点。我在贸大浸染五年,却没有及早举一反三,最为遗憾。但同时也宽慰于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后,深挚地感谢即将成为母校的贸大,感谢所有的师长。你们提供了一个催人奋进又不失机趣的环境,坚韧而又温和地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引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的毕业生:青春炽热的浆汁停止了喷发,代之而立的是庄严肃穆的山脉。

谢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