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研究院新闻

‌中央财经大学张明昂副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2025-03-28

 

3月27日下午,我院特邀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明昂以“互惠性与国家能力:基于中国污染治理的证据”为主题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本次讲座由秦若冰老师主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在本次学术分享会中,张明昂副教授从社会契约理论切入,以中国2007年环境治理政策改革为背景,系统阐释了“政企互惠性”如何塑造国家环境治理新模式。首先,张明昂副教授介绍了环境治理模式中的“互惠型治理”,即政府与企业通过政策支持与责任回馈形成良性循环,并与其团队创新性地将这一逻辑引入环境经济学领域,提出了核心假设:若企业曾获得政府支持,则更可能在政府需要时以减排行动“回馈”政策善意,形成“投桃报李”的治理闭环。随后,张明昂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的选题原因、数据来源以及模型设定等相关内容。他指出,中国政商关系中的互惠性表现是此次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地方政府掌握着大量经济发展资源,企业有很强的激励维持与政府的良性互惠关系。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企业发展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等目标。这种政商关系为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背景。张明昂副教授对比了2007年以来享受过政府补贴和未享受补贴的企业在减排任务后的污染排放变化,发现享受补贴的企业减排任务后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紧接着,张明昂副教授指出,此次研究尝试从柔性治理的角度,为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基于社会契约论的互惠关系治理模式,可能对那些在强制性政策执行方面存在困难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还强调,这种柔性治理模式并不是要取代强制性治理模式,而是作为一种补充,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张明昂副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国环境治理提供了创新视角,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通过政企协作破解“增长-环保”悖论的可能路径。在问答环节,师生们就“政企互惠机制中的企业异质性”、“互惠机制的长短期激励兼容性”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张明昂副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回答,师生们也根据演讲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讲座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为我院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我院将继续致力于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供稿人:任轲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