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判视角剖析WTO中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3-10
2025年3月7日下午,“从谈判视角剖析WTO中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专题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楼517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主办,全球经贸治理研究网络(NITIS)协办。
本次研讨会聚焦于WTO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主持,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做开场致辞。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磊为主讲人,对近期由易小准、王磊、洪晓东和索必成合作撰写并发表在《国际经济评论》上的文章“从谈判视角剖析WTO中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商务部世贸司原司长洪晓东作为点评人,对该研究进行深入剖析。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中国WTO研究院李杨研究员、杜映昕副研究员等及几十位在线嘉宾学者积极参与研讨。
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在开场致辞中提到,他在WTO工作期间,多次亲见一些成员以“非市场经济”为由,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措施。因而撰写这篇论文是他长期以来的夙愿,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讲清楚WTO体系下的中国经济体制问题。他强调,本次研讨并非要抽象地讨论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意识形态。他邀请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以文章内容为基础,在WTO体系下探讨经济体制的相关问题,贡献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磊律师在发言中指出,WTO框架内的“非市场经济”问题是美国等个别成员出于政治目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歪曲。WTO本身并未对市场经济做出明确定义,而美欧却试图将其国内法关于“非市场经济”的标准向多边贸易体制渗透,形成对中国的不公正贸易壁垒。通过梳理中国入世谈判的历程,他强调,中国在加入WTO之前已进行大规模经济体制改革,并在市场化、法治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他详细分析了WTO/GATT历史上如何兼容不同经济体制的成员,以及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家加入GATT的历程,强调中国入世与前者情形完全不同,中国与其他成员之间完全适用WTO规则,获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与各成员拥有平等地位。中国应通过讲清历史、厘清法律依据,避免陷入美方设下的“市场经济”争议陷阱。
WTO上诉机构原大法官、北京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认为,当前重谈中国入世时获得的经济体制认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她指出,王磊律师的研究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揭示了中国与美欧等成员在入世谈判中的博弈,并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做出十分清晰的讲解。她强调,美国对中国“非市场经济”问题的指责本质上是服务于其国内政治利益,WTO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公平性的机构,不应被某个成员的意志所引导。
商务部世贸司原司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洪晓东研究员认为,美国屡次炒作中国“非市场经济”问题并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目的是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以此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他特别指出,美国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问题的论调中,“扰乱市场”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其自身当前大量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造成全球贸易市场的严重扭曲,中国应当就此予以有力回击。
点评环节结束后,本次研讨会其他参会嘉宾针对研讨议题也积极分享观点。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回顾了“市场经济”概念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发展演变。他表示,市场化无疑是最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选择,中国应当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深入研究应对国际上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无端指责的应对方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表示,中国在“入世”以前就已经在自主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也依托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我们既要看到“入世”带给中国的益处,更要明确“改革”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应当对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明确认知和充分肯定,并在未来持续推进改革,以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
本次专题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小时,取得圆满成功,专家学者的研讨为WTO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问题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理论和法律解读,也为未来中国在国际场合应对此类指责积攒经验和提供参考。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