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士毕业生陈泳昌荣获2024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资助
2024-11-20
近日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年度资助名单正式公布。我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陈泳昌在导师吕越教授的指导下,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双重电商平台与中国企业出口研究》经提名申报、匿名初审、匿名复审答辩等多个环节脱颖而出。本次获奖的其它9篇博士论文分别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
“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评选对象为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经济学科博士毕业生。项目旨在激励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做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鼓励他们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该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10篇优秀论文,每篇论文作者资助经费为税前10万元人民币。自2016年开办以来,迄今已举办九届,共计评选出90名优秀青年学者,此次获奖为我校第二次获得该项目资助。
获奖人介绍:
陈泳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吕越教授,目前就职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贸易、平台经济。博士期间在《经济研究》(2篇)、《财贸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撰写的多篇资政报告得到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采纳,部分成果获副总理以上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工信部副部长批示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学术创新一等奖、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征文奖等殊荣。
文章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其中,电商平台是帮助企业有效触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媒介。基于专注内贸市场的电商平台1688、海外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及出口企业的合并数据,本文发现在加入两大平台任意之一的出口企业中,约有20%的企业加入了双重电商平台。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综合利用平台资源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一现象也成为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之一。因此,本文借鉴Melitz(2003)的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构建了研究双重电商平台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整合2002—2016年1688、阿里巴巴国际站及中国海关数据库中的微观企业数据,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双重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文章发现,电商平台带来的出口效应均存在显著的排序特征,具体表现为加入“双重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的顺序,即同时加入1688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突出,仅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次之,相比之下,仅加入1688的促进作用最小。此外,规模效应、中间品效应和创新效应是双重电商平台促进企业出口的关键渠道。
相较于已有文献,本文主要有以下边际贡献。第一,在研究问题上,已有关于电商与出口的文献或重在评估电商产业政策的影响,或聚焦探讨参与单一电商平台与企业出口的关系。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国内国际双重电商平台。因此,本文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深入考察了参与双重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尤其是其与仅参与单一电商平台的差异。第二,在研究数据上,本文利用爬虫技术分别获取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最大的B2B电商平台1688,以及面向国际市场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站的企业参与数据,在进一步将其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专利数据库等进行匹配后,形成了可用于研究双重电商平台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的微观数据。第三,在研究内容上,文章基于Melitz(2003)的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构建了用于探讨双重电商平台影响企业出口的理论模型。并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分析了双重电商平台影响企业出口的内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等。这是现有文献中较早关注双重电商平台优势问题的研究,将为后续更为深入地考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浏览次数: